阅读历史 |

第六章 最后一道大题也敢做?(1 / 2)

加入书签

他当即凑近了一些,很快便是瞥见了发动机的气缸,活塞,曲轴,阀门等等部件。

出人意料的是,这名高中生居然完全不用思考,就像是原本就存在于脑海当中一样,这些部件应该在哪个位置,应该是什么样子,完全不用想,直接抬手就来!

而他看了一下,气缸位于发动机的中心位置,用于容纳活塞和燃烧室。

活塞丶曲轴、输出轴连接全部都非常具有专业性的标注了出来。

这孩子,家里该不会是发动机专业的吧?

再一看标注出来的参数,他彻底傻眼!

气缸直径:1500毫米

活塞行程:1200毫米

爆震波传播路径:立体环形传播路径,最大传播距离5000毫米。

这些写在答题卡上的答案看似冰冷,但是在有一定物理常识的人看来,却无比惊人!

首先就是气缸的直径。

一千五百毫米!

这是什么概念?

一般内燃机的直径通常只有几十毫米到一百毫米左右,而这一下子延伸了十倍!

这么大的气缸,意味着可以容纳更多的燃烧混合气体,产生更加强大的推力!

这……是什么庞然大物?

难道,还真是六代机发动机?

而再看发动机的性能,也是最传播路径上,采用了什么?

立体环形传播路径,最大传播距离5000毫米!

这是什么恐怖的概念!

首先,立体环形传播路径指的是爆震波在燃烧室内沿着一个立体的环形路径传播,就像是在一个球形或者圆环形的空间内传播一样,而不是简单的在一个平面上传播。

这种传播路径的设计可以让燃烧更加均匀和高效,使得发动机可以更好地利用燃料,提高动力输出。

而最大传播距离5000毫米表示在这个环形路径内,爆震波可以传播的最远距离为5000毫米!

而最终的估算,这一款脉冲爆震发动机最高时速,能够达到恐怖的超过音速的6倍以上,即每小时超过7200公里!

虽然飞机的飞行速度最后可能要依据飞机设计,空气动力学,推力等等表现来综合,但是超过音速的6倍以上,即每小时超过7200公里,已经是世界上最快的发动机!

天呐!

这小子真敢想,要是这成真了,岂不是龙国的六代机,首先在速度上就已经无敌了?

7200公里每小时是什么概念?

以五角大楼为例,从京城到五角大楼的直线距离大约是一万一千公里,也就是说,只要一个半小时,六代机就可以飞到五角大楼上空进行盘旋!

一旦未来发生战争,什么载机航母还需要吗?

还需要慢慢悠悠的用航母装着大批的战斗机跨越太平洋吗?

根本不需要!

直接大批大批的六代机黑压压的大军压境!

整个世界,将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顶得住如此恐怖的诡异速度!

什么F35?

直接停产吧!

而接下来的时间,监考老师时不时的就绕到陈楚的旁边,瞥一瞥答题卡。

当陈楚画好了设计图,便是开始了对于这一款发动机的性能阐述,而对比下来,其他考生则是纷纷选择了放弃这最后一道大题。

甚至有些考生为了碰碰运气,歪歪扭扭的画出了一些基本的内燃机构图。

像这种答案的,纯粹就是为了展示一下基础知识,然后希望批改的老师能够给一些同情分。

只是接下来的时间,当他看到陈楚已经做完了最后一道大题,时间也只剩下了十分钟。

监考老师不由叹息了一声,虽然这个学生如此的天才妖孽,但是他只是做了选择题啊!

这……终究不还是要丢分的吗?

他内心不由得有些叹息,可惜了这样的天才,把重心放错了。

只是……

当过了五分钟,他再看奋笔疾书的陈楚,已经是长舒了一口气,他当即惊讶不已的再次走了过去,只看到,陈楚的卷子上已经密密麻麻的写满了答案?

什么鬼?

这就做完了?

而陈楚此刻在检查着试卷,事实上,他哪里知道自己的答题过程已经被全程看完了?

原本,他的目标只是安分的完成这第五次复读,并且这一次高考刚好达到清北分数线。

但是谁知道,往年简单的不行的理综,今年物理居然出现了如此有高难度的一道大题。

他非常犹豫。

如果给一个中规中矩的回答,或许能拿到十分,也许只扣五分。

但是物理都突然冒出来了这么一道大题,谁知道后面还有没有别的陷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